審計的主要分類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審計加以考察,從而作出不同的分類。對審計進行合理分類,有利于加深對審計的認識,從而有效地組織各類審計活動,充分發揮審計的積極作用。
按審計執行主體分類
按審計活動執行主體的性質分類,審計可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三種。
?。ㄒ唬┱畬徲嫞╣overnmental audit)
政府審計是由政府審計機關依法進行的審計,在我國一般稱為國家審計。我國國家審計機關包括國務院設置的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的審計廳(局)兩個層次。國家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國家財政金融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有國有資產的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審計監督。各國政府審計都具有法律所賦予的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強制性。
(二)獨立審計(independent audit)
獨立審計,即由注冊會計師受托有償進行的審計活動,也稱為民間審計。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CICPA)在發布的《獨立審計基本準則》中指出:“獨立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及其相關資料進行獨立審查并發表審計意見?!豹毩徲嫷娘L險高,責任重,因此審計理論的產生、發展及審計方法的變革都基本上是圍繞獨立審計展開的。
?。ㄈ﹥炔繉徲嫞╥nternal audit)
內部審計是指由本單位內部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本單位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實施的獨立審查和評價,審計結果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這種審計具有顯著的建設性和內向服務性,其目的在于幫助本單位健全內部控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在西方國家,內部審計被普遍認為是企業總經理的耳目、助手和顧問。1999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理事會通過了新的內部審計定義,指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顧問服務。它以增加價值和改善營運為目標,通過系統、規范的手段來評估風險、改進風險的控制和組織的治理結構,以達到組織的既定目標?!? 按財務審計分類
運作審計(作業審計):檢討組織的運作程序及方法以評估其效率及效益。
履行審計(遵行審計):評估組織是否遵守由更高權力機構所訂的程序、守則或規條。
財務報表審計:評估企業或團體的財務報表是否根據公認會計準則編制,一般由獨立會計師進行。
信息科技審計:評估企業或機構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統可靠性及一致性。
按審計基本內容分類
按審計內容分類,我國一般將審計分為財政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
(一)財政財務審計(financial audit)
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旨在糾正錯誤、防止舞弊。具體來說,財政審計又包括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即由審計機關對本級和下級政府的組織財政收入、分配財政資金的活動進行審計監督)、財政決算審計(即由審計機關對下級政府財政收支決算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計監督)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即由審計機關對預算外資金的收取和使用進行審計監督)。財務審計則是指對企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性和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由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是以會計報表為媒介集中反映的,因而財務審計時常又表現為會計報表審計。
財政財務審計在審計產生以后的很長一段時期都居于主導地位,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傳統的審計;又因為這種審計主要是依照國家法律和各種財經方針政策、管理規程進行的,故又稱為依法審計。我國審計機關在開展財政財務審計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被審單位和人員存在嚴重違反國家財經法規、侵占國家資財、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往往會立專案進行深入審查,以查清違法違紀事實,作出相應處罰。這種專案審計一般稱為財經法紀審計,它實質上只是財政財務審計的深化。
(二)經濟效益審計(economic effectivity audit)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狀況進行審查、評價,目的是促進被審計單位提高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盈利能力,實現經營目標。在西方國家,經濟效益審計也稱為“3E”(efficiency,effectivity,economy)審計。***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則將政府審計機關開展的經濟效益審計統一稱為“績效審計”(performance audit)。西方國家又將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從事的經濟效益審計活動概括為“經營審計”(operational audit)。
按審計實施時間分類
按審計實施時間相對于被審單位經濟業務發生的前后分類,審計可分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
(一)事前審計
事前審計是指審計機構的專職人員在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及其他經濟活動發生之前所進行的審計。這實質上是對計劃、預算、預測和決策進行審計,如國家審計機關對財政預算編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等進行的審查;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盈利預測文件的審核,內部審計組織對本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計劃的科學性與經濟性、經濟合同的完備性進行的評價等。
開展事前審計,有利于被審單位進行科學決策和管理,保證未來經濟活動的有效性,避免因決策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一般認為,內部審計組織***適合從事事前審計,因為內部審計強調建設性和預防性,能夠通過審計活動充當單位領導進行決策和控制的參謀、助手和顧問。而且內部審計結論只作用于本單位,不存在對已審計劃或預算的執行結果承擔責任的問題,審計人員無開展事前審計的后顧之憂。同時,內部審計組織熟悉本單位的活動,掌握的資料比較充分,且易于聯系各種***技術人員,有條件對各種決策、計劃等方案進行事前分析比較,作出評價結論,提出改進意見。
(二)事中審計
事中審計是指在被審單位經濟業務執行過程中進行的審計。例如,對費用預算、經濟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查。通過這種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和反饋問題,盡早糾正偏差,從而保證經濟活動按預期目標合法合理和有效地進行。
?。ㄈ┦潞髮徲? 事后審計是指在被審單位經濟業務完成之后進行的審計。大多數審計活動都屬于事后審計。事后審計的目標是監督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性,鑒證企業會計報表的真實公允性,評價經濟活動的效果和效益狀況。
按實施的周期性分類,審計還可分為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定期審計是按照預定的間隔周期進行的審計,如注冊會計師對股票上市公司年度會計報表進行的每年一次審計、國家審計機關每隔幾年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的財務收支審計等。而不定期審計是出于需要而臨時安排進行的審計,如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單位存在的嚴重違反財經法規行為突擊進行的財經法紀專案審計;會計師事務所接受企業委托對擬收購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的審計;內部審計機構接受總經理指派對某分支機構經理人員存在的舞弊行為進行審查等。
按審計技術模式分類
按采用的技術模式,審計可以分為賬項基礎審計、系統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三種。這三種審計代表著審計技術的不同發展階段,但即使在審計技術十分先進的國家也往往同時采用。而且,無論采用何種審計技術模式,在會計報表審計中***終都要用到許多共同的方法來檢查報表項目金額的真實、公允性。
?。ㄒ唬┵~項基礎審計
賬項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發展的***階段,它是指順著或逆著會計報表的生成過程,通過對會計賬簿和憑證進行詳細審閱,對會計賬表之間的勾稽關系進行逐一核實,來檢查是否存在會計舞弊行為或技術性措施。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特別是專門的舞弊審計時,采用這種技術有利于作出可靠的審計結論。
?。ǘ┫到y基礎審計
系統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發展的第二階段,它建立在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上。即首先進行內部控制系統的測試和評價,當評價結果表明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健全且運行有效、值得信賴時,可以在隨后對報表項目的實質性測試工作中僅抽取小部分樣本進行審查;相反,則需擴大實質性測試的范圍。這樣能夠提高審計的效率,有利于保證抽樣審計的質量。
(三)風險基礎審計
風險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的***新發展階段。采用這種審計技術時,審計人員一般從對被審單位委托審計的動機、經營環境、財務狀況等方面進行***的風險評估出發,利用審計風險模型,規劃審計工作,積極運用分析性復核,力爭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除上述分類外,審計還可按執行地點分為報送審計和就地審計。前者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依法定期報送的計劃、預算和會計報表及有關賬證等資料進行的審計,主要適用于國家審計機關對規模較小的事業單位進行的財務審計;后者是指審計機構委派審計人員到被審單位進行現場審計,以***調查和掌握被審單位的情況,作出準確的審計結論。
按照執行地點分類
按執行的地點可以分為報送審計和就地審計
?。ㄒ唬﹫笏蛯徲? 報送審計又稱送達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要求,將需要審查的全部資料送到審計機關所在地就地進行的審計。他是政府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重要方式。這種審計方法的優點是省時、省力;缺點是不易發現被審計單位的實際問題,不便于用觀察的方法或盤點的方法進一步審查取證,從而使審計的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就地審計
就地審計又稱現場審計,是審計機構派出審計小組和專職人員到被審計單位現場進行的審計。它是國家審計機關、民間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的主要類型。審計
對企業來說,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是確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關鍵。由于企業的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的對內、對外業務,并且有一定的***技術包含其中,因此往往成為企業所得稅審計的難點,也是審計人員***感頭痛之處。所以,我們在審計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企業有關生產成本控制的內部管理體系是否合理。包括了解企業是否有專職會計進行成本核算;內部憑證制度是否健全,憑證的種類、內容、編號是否符合會計處理要求;簿記和報表的記錄和制定是否及時完整;憑證、賬冊、報表三者之間有無嚴格的核對制度;資產盤點制度是否按期完成;另外還應了解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通過上述一系列的調查摸底,確定企業成本核算的可信賴度,然后根據可信賴度的不同,搭配審計人員,組成不同的審計小組進行審查。
企業生產成本核算的會計處理
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指工業企業生產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產品所支出的各項生產費用的總和,它反映生產費用的***終歸宿,是正確計算利潤的基礎。
一般來說,對于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審計主要在于調閱"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原材料"、"累計折舊"、"庫存商品"等會計科目的賬冊,確定被審計企業有無虛列成本,有無將非生產性成本擠入生產成本;有無跨期攤銷費用;有無人為利用在產品成本調節利潤等現象。正常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與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大致如下:
?、俜峙洹w集直接與間接生產費用與成本
?、诜峙渲圃熨M用
?、劢Y轉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芙Y轉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企業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的其他間接費用先在"制造費用"科目的借方歸集,月末再分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該科目月末一般無余額,而"生產成本"借方期末余額反映尚未完成的各項在產品成本。
其中材料費用的歸集,主要是指將用于產品生產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各項產品的生產成本。對于一批材料由幾批產品共同耗用,可采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材料數量=該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分配率
例1:某廠領用原材料2 000千克,單價10元,原材料費用合計20 000元,生產甲產品200件,乙產品100件,甲產品定額消耗2千克,乙產品1千克,材料費用分配與會計分錄如下:
分配率=20 000÷[(200×2)+l00×l]=40
應分配材料費用:
甲:200×2×40=16 000元
乙:l00×l×40=4 000元
借:生產成本--甲產品16 000
--乙產品4 000
貸:原材料20 000
對于人工費用的歸集,在審計時要劃清計入產品成本和不計入產品成本的界限。凡屬于生產車間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費用,記入"生產成本"科目;凡屬于各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費用記入"制造費用";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和提取的費用屬于"管理費用"科目。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非直接作用于生產產品的各項間接費用。它包括生產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生產管理部門提取的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租賃費、保險費、排污費等等。月末應全部分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計入產品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待攤費用是指本月發生,但應由本月及以后各月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共同負擔的費用。這種費用發生以后,不能一次全部計入當月成本、費用,而是按照費用的受益期限攤入各月成本費用。該費用的發生和分配是通過"待攤費用"科目完成的,會計分錄如下:
費用發生時:
借:待攤費用:
貸:銀行存款(現金)
每月攤銷時(不包括用于非生產用途)
借:制造費用
貸:待攤費用
預提費用的性質正好同待攤費用相反,是指預先分月計入成本、費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費用,主要用于利息費用支出與固定資產大小修理費。該費用的預提和支付通過"預提費用"科目完成,會計分錄如下:
提取預提費用時:
借:制造費用
貸:預提費用
實際支付時:
借:預提費用
貸:銀行存款
生產費用分配的審計
1.工業企業發生歸屬于本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營用途分別計入"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有關賬戶后,在月末還須對間接費用進行分配,轉入按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的"生產成本"賬戶,借以正確計算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
對生產費用的分配,必須劃清以下界限:正確劃分應計入產品成本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界限;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正確劃分上、下期費用的界限;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因此,生產費用分配主要應從企業采用的分配標準、應分配的金額和分配率等方面進行審計。
1.生產費用分配標準的審計
(1)審計內容。生產費用分配標準是間接費用歸屬于產品的依據,主要審查企業對各項費用的分配標準是否適當,有無利用變換分配標準,人為地調整各產品間應承擔的費用成本的;分配的標準與實際發生的統計數有無不相符的;同一種產品承擔兩種費用,標準有無不-致的。
(2)審計方法。-是收集資料,掌握企業歷年來各種間接費用采用分配標準的情況,對照檢查本期采用的分配標準是否適當。二是查清分配標準如何確定及其取得的來源。三是核實車間原始記錄,統計報表數字等,檢查對照各種費用分配表上的分配標準,是否有弄虛作假的現象。
2.生產費用被分配額的審計
(1)審計內容。生產費用被分配額指在費用發生時,無法確定應由哪種產品承擔而須按一定的分配方法計入產品成本的間接費用,如"生產成本"、"制造費用"。應審查"費用分配表"的分配總額與該項費用賬戶的發生額是否相符,有無將應由下期成本承擔的費用提前在本期分配的;有無將不應由產品成本負擔的非生產項目的費用,計入分配額的;有無將直接費用錯作間接費用分配的;有無將免稅產品的費用擠入分配額轉嫁給應稅產品的。
(2)審計方法。根據費用分配表與有關費用明細賬及會計憑證核對,從費用歸屬項目、歸屬期限以及數字計算等方面加以核實,如發現不實,應重新計算并編制"費用分配表",然后同原"費用分配表"比較,其差額從生產成本中剔除,轉入有關項目。
3.生產費用分配率和分配額的審計
主要審查分配率的計算是否正確,分配給各產品的費用與應負擔的生產費用是否相符??筛鶕?quot;費用分配表"計算:
費用分配率=(被分配費用額÷費用分配標準)×100%
某種產品應某種產品費用
負擔的費用=分配標準×分配率
通過復核,如發現有錯,應查明原因,予以調整。